提到的次数(每一章作为一次,亦即章数)也有很大差别。
(106)朱熹:《太极图说解》,《朱子全书》13,第70页。《论衡·自然》说: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
但魏晋之后,道士开始把虚无和自然看成是道的根本。反过来说,以道理天理等为自然,这是用自然去描述道、理和天理的特陛。莫解释为没有没有谁都可以。还有,中国留日学生汪荣宝和叶澜合作编纂的1903年出版的辞书《新尔雅》,对自然物进行了分类,并列举了同自然相关的一些词组,如自然法之一致自然科学自然力自然起原自然群发生条件自然人自然淘汰自然物自然哲学自然之欲望自然主义等。(14)阮籍说的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的自然确实是指称实体——天地和万物。
《神灭论》说:若陶甄禀于自然,森罗均于独化,忽焉自有,怳尔而无,来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庄子注·知北游》)郭象的自然是自生,也是偶生。由此即可自觉的建立科学为一独立之人文领域。
所以,唐先生所讲的开新是不难理解的。……一切文化活动所以能存在,则皆依于道德自我的支持。此乃是求中西学术文化精神之返本。[24] 显然,所谓开新,其实就是现代性诉求。
《长编》对唐先生的哲学成就讲得很充分,但缺乏应有的反思批评。儒家哲学没有终结,其现代发展也没有终结,需要后人继续推进。
见《唐君毅全集》卷30《致廷光书》第116页。 [16]唐君毅:《民主理想之实践与客观价值意识》,见《唐君毅全集》卷14《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下)第115-116页。[13] 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唐先生所关怀的不是抽象的人,也不仅是中国人,而是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人。 [⑦]汪丽华、何仁富:《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前言,第9页。
不过,《长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唐先生哲学对儒家哲学现代发展的三点根本贡献——现代转型的主题、释本开新的路径、以中化西的立场,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确为唐君毅研究领域的一项很重要的成果。此四基型中,告庄皆重生,孟荀皆重心。[30] 这就是说,唐先生所谓本,意谓道德自我、精神自我、超越自我,不仅超出了孟子的观念,超出了儒家哲学,而且超出了中国哲学的范畴,乃是中西之会通与融和。[20]在这个问题上,唐先生及《长编》的一些具体观点是可以商榷的。
这表明了我对唐先生、唐君毅研究的关注。大率后之道家之传,首重在生,后之儒家之传,首重在心。
民主的价值既不是效率、也不是道德,而是权利,即公民能够为自身的利益而选择和制约公共权力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哲学就毫无问题了。
[33]唐君毅:《西方文化中之悠久与和平问题》,见《唐君毅全集》卷10《人文精神之重建》第339页。分裂原于心知之外驰,则唯有心知间返于生命,更与生命冥合,而后能复于此一整体。例如,唐先生反思和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一些弊病,而欲以传统儒家的价值差等补救之,他说: 我在以前数年,只看到中国之民主自由之理想,如不以客观社会之组织事业为基础,决不能实际实现。同理,无新,则本亦无以显。唐先生的哲学以及整个现代新儒家的哲学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儒家哲学的现代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毫无疑问的。此三句话,一方是逻辑上的重复语,真是简单之至。
第二,以唐先生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为儒学的复兴指明了方向,那就是释本开新的路向。文化活动是多,是末,是成就文明现实的。
今天的中国哲学、儒家哲学所面临的也正是这样的现代转型的历史任务。 [13]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自序,见《唐君毅全集》卷10,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版,第2页。
综上所述,我的总体印象是:《长编》对唐先生的哲学成就讲得很充分,但缺乏应有的反思批评。 [40]汪丽华、何仁富:《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第220页。
唐先生亦然,《长编》指出: 唐先生的《人文精神之重建》……又名《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与开新》,其主要目的,乃疏导百年来中国人所感受的中西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而试图在观念上加以融解。……如此而见吾人之接受西方观念,正所以完成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但应当注意的是,释本也是必须谨慎的,否则会有过度诠释之嫌。这样一来,是否要把公民划分为圣人、君子和小人呢?是否要剥夺小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呢?这不仅是现代新儒家的泛道德主义所导致的问题,也是今天一些反民主的人经常采取的一种理由。
唐先生特别强调:在现代世界中,这种通变的精神表现之形态,则不能全同于过去,而须兼照顾到由中西社会文化之相遇所发生之新问题与新的文化要求。另一方面,对于内地读者来说,该年谱还有几点需要厘清:(一)完全按照民国纪年的纪年方法。
[17]唐君毅:《吴士选先生〈农圃讲录〉序》,见《唐君毅全集》卷16《新亚精神与人文教育》第94页。[31] 这是四大文化系统(中、西、印、回)的凝聚翕合——综合的结果,是整个人类精神之表现。
《长编》还分析道: 要让人民选举出具有此种政治道德和才干的人,人民必须不只是以专家或从事特殊文化活动的眼光去选举,而是以健全的公民的资格去选举,同时能正确地、精细地辨别候选人在政治才干、政治道德上的价值差等。[25] 这里的承继传统之人文精神即返本、立本。
一、儒家哲学的现代转型主题 我经常讲: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他所思考的不是什么中国人或西方人或印度人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⑦]确实,《长编》是迄今最完备的一部唐君毅年谱,可谓是一幅唐君毅先生哲学生命画卷,一定会成为唐君毅研究的必读文献。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还停留于传统哲学那种形上–形下本–末体–用之类的观念架构之中,亦即停留于存在者化的思维方式之中,缺乏前存在者、前主体性的思想视域,从而未能找到儒家哲学的真正的大本大源,也就不能解构前现代的儒家哲学的形上学与形下学,建构现代性的儒家哲学的形上学与形下学。(二)以弟子身份描述和呈现老师的生命世界,用语和表达上可能会有强烈的主观情感。
见《唐君毅全集》卷31《书简》第140-141页。以中化西 作为20世纪兴起的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唐君毅先生是现代儒家哲学和现代中国哲学的大师级人物。
[11]黄玉顺:《儒学与中国之命运——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学术界》2009年第3期。[40] 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是要自作主宰,即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以中为主,以西为客。
[41]唐君毅:《我们的精神病痛》,见《唐君毅全集》卷11《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第223页。此告庄孟荀之性,……为中国先哲言性之四基型。